一、总体概况
内蒙古农业大学畜牧学一级学科2000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是全国首批四个畜牧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之一,设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和动物生产学3个研究方向,在绒山羊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马属动物种质资源创新与遗传改良、畜产品品质形成与调控、草食家畜生态高效健康养殖、绿色饲料添加剂研发、智慧养殖等领域取得了重大成果。现有专任教师64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22人,讲师2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为84%,具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31%,45岁以下青年教师比例为56%。学科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17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8人。2021年,学科教师出版专著2部,牵头编制国内标准2项,参与编制国内标准2项,在重要学术会议做学术报告9人次。2021年学科以第二完成人、第二完成单位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2项。2021年获批智慧畜牧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1个、内蒙古自治区现代马业健康发展协同创新中心1个。2021年,学科在读博士研究生69人,在读硕士研究生214人。
二、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学院把加强研究生思想引领和价值引导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以课程思政改革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广大教师在党建、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实践中的育人功能。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理念,突出政治保障,强化思想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与使命。以“课程思政”为目标,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梳理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注重创新创业,整合与推动专业教育与实践育人紧密结合,建立“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构建集思想引领、学业提升、创新创业指导于一体的大学生人才培养体系,通过优化专业设置,促进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见习就业相结合、与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提升研究生实践能力。多措并举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努力培养全面发展、“一懂两爱”的新时代农业人才。目前,党员研究生占45.6%,2人获自治区级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1人获自治区级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
三、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及执行情况
学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设立学校学位委员会,学院成立分委员会负责学位授予工作。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在学位授予工作中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的意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文件,学校制定了内蒙古农业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内蒙古农业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规定》、《内蒙古农业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管理办法》、《内蒙古农业大学研究生毕业审核及学位论文答辩工作实施办法》等相关文件。学位点按照学校、学院的规章制度,严格进行导师遴选考评、研究生招生选拔、学籍管理与培养、毕业与学位授予等。鼓励研究生积极申报科研创新项目,2021年4名博士研究生和3名硕士研究生获批自治区科研创新项目。选拔研究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农林高校牛精英挑战赛”、“挑战杯”全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助力乡村振兴-博士团杭锦行”等学校、自治区及国家级学术训练活动,学生共获奖项6项,包括国家级银奖1项,自治区银奖1项、铜奖1项等。
四、研究生教育改革情况
学位点不断进行课程教学改革,2021年根据国家发展需求和新农科建设的需要,更新研究生课程内容,设置畜牧工程、智慧畜牧、畜牧生物信息技术前沿等课程模块,拓宽学生的跨界、交叉、融合、创新的学术思维。学科建成了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云畜牧”创新平台,建立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闭环人才培养模式。完善科教融合育人机制,加强研究生系统科研训练,依托学科12个省部级科研平台,以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支撑高质量研究生培养;强化产教融合育人机制,与伊利、蒙牛、内蒙古正大集团、内蒙古悠然牧业等企业深度合作,推动行业企业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着力提升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强化质量保障体系,持续改进教学质量,严格实施“开题报告评估+中期考核+预答辩+答辩”制度,不合格者淘汰或延期。通过教育部和科技部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的实施,促进学科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五、教育质量评估与分析
学位点严守研究生培养质量红线,严把“招生关”、“培养关”、“学位关”,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强化导师第一责任人作用,通过强化制度建设,把好“监督关”,对学术不端行为坚持“零容忍”。本学位点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未出现教学、研究事故和学术不端行为。近五年,学位论文在教育部、自治区、学校抽查中合格率均为100%。2021年研究生共参与科研项目40余项,在校生以第一作者共发表学术论文113篇,其中SCI论文19篇,在校生参加学术交流145人次,其中7人做了会议报告。
六、改进措施
1.紧紧围绕草原畜牧业的学科特色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在传承学科优良办学传统的同时,积极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在畜牧学科中的应用,大力提升学科在全国的学术地位。
2.以“科技兴蒙”和“种业振兴”行动为契机,抓住机遇,紧紧关注自治区重大战略需求,加大与区外一流大学和科研院所合作力度,在推动自治区乳、肉、绒产业发展上做出新贡献。
3.围绕优势学科方向建设科研创新团队,加强校企合作制度建设,不断探索适合学科发展的校企合作机制,实现产教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