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内蒙古地区强降雨对当地种植业、养殖业造成了严重影响。为全力支援受灾牧区恢复生产,守护国家珍稀种质资源(内蒙古二狼山白绒山羊)安全,我院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教工党支部联合研究生党支部,发挥专业优势,勇担社会责任,奔赴内蒙古二狼山白绒山羊种羊场,开展灾后关键技术指导专项行动。本次行动以科技力量为核心,重点围绕灾后种群恢复及珍贵克隆羊后代选育等工作展开,是党支部服务国家种业振兴战略、践行科技报国使命的生动实践。



“米咖米”克隆羊后代
该种羊场是“米咖米”克隆羊的诞生地,目前克隆羊后代羊绒细度14微米以下比例达70%以上,这些个体承载着最核心最优质的遗传物质,本次党员师生通过遗传评价进行种羊的严格筛选,确保优中选优,保留最具有育种价值的种羊。他们进一步利用个体生产性能、系谱、年龄等信息,现场指导种羊场技术人员对核心群进行高效、科学的分群重组,特别为克隆羊优秀后代及其高价值子代设立了核心保护与扩繁群,并制定详细的配种计划和精细的饲养管理方案,最大限度保障其优质的遗传性状能够稳定传递,防止核心基因资源因灾害流失。




党员师生开展灾后技术攻坚
本次师生党建联合行动是教工与研究生党支部深化“党建+业务”融合、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又一次有力践行。在此过程中,党员教师率先垂范,不畏酷暑,深入条件艰苦的牧场一线,将实验室最前沿的研究成果转化为解决灾后实际问题的关键技术方案,充分展现了党员科技工作者的专业素养与责任担当。学生党员在教师党员的带领下,迎难而上,把受灾牧场当作最生动的社会实践课堂。他们不仅运用所学知识(数量遗传学、群体遗传学、生物统计学等)积极参与技术帮扶,更通过与牧工同甘共苦,深刻体悟了绒山羊产业对于边疆牧区经济发展、生态维护和民生保障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筑牢了“学农爱农、强农兴农”的理想信念,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农科学子的青春价值。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技术帮扶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之际,我院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教工及研究生党支部开展了这场特殊的“科技驰援”,学习解放军不畏艰难、勇于奉献的精神,不仅彰显了高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师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初心使命,而且为培养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创新型人才谱写了精彩的实践篇章。

合影留念